没有登录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文化>热点 > 艺术造城:平遥的艺术“野心”与国际化之路

艺术造城:平遥的艺术“野心”与国际化之路

 QQ截图20180724144143.jpg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有着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古镇、古村落、古建筑,正在逐步消失或者变得同质化严重,如何能够在保留古镇传统文化特点的基础上,“重塑”现代文明,并且为当地人带来可持续发展空间,是大家一直思考的问题,平遥近些年的尝试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样本,尤其是即将举办的“平遥国际雕塑节“,这是平遥继”平遥国际摄影展“和”平遥国际电影展“之后,又推出的一项文化活动,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平遥在古城或者传统文化发展中所做出的努力,同时也可以看到一座古城尝试通过艺术融入国际的“野心”,那么,平遥究竟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呢?

  雕塑节:平遥古城建设“新名片”

  将10吨水泥和涂料涂在3000平米的地上会是怎样的感觉?将长度为2公里的铝线缠绕在一起会不会很好玩?将大理石雕刻而成的石狮子打碎,在用面包缝合起来,这是何意?垃圾也可以变废为宝,做成精美的艺术品,艺术家是如何化腐朽为神奇的?2018年7月20日,在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平遥古城开幕的首届平遥国际雕塑节就呈现了一批这样的作品。

  艺术家拉斐尔·海帝的作品《我们并非前往火星——去不复返的人·平遥》就是用10吨水泥和涂料涂创作的,他将水泥和涂料平铺在3000平米的展厅中,置身其中仿佛穿梭在彩虹海洋中,非常的绚丽多彩,在谈到作品时,艺术家讲到这件作品看起来非常像平面绘画,似乎和雕塑没有多大的关系,但其实这是件雕塑作品,作品的细节非常丰富,有无穷的变化,并且当下的雕塑概念已经非常宽泛,可以是一个想法,也可以是一束光,在这里他也想讨论雕塑的边界,此外,平遥古城迎薰门广场前创作一件相同的作品,只是会更加巨大,这件作品将会赠予平遥永久展示。

  匈牙利艺术家尤纳·弗莱德曼就是那位用2公里铝线创作艺术家,作品由平遥的学生以及居民共同完成,呈现出错综复杂的、交错的视觉效果,表达其对于平遥古城建筑群的独特理解。

  宋冬在此次中展出他的《同床异梦》系列三。观众踏进展厅首先看到的是以多面彩色镜子镶嵌于旧门窗上的一个多面立方体,观者只有转到作品背后才会发现别有洞天的“万家灯火”,这些作品的材料是艺术家从平遥收集而来的废弃物,里面甚至还有老乡送的番茄酱,关于这件作品,宋冬讲到:“我来过平遥三次,每次都会被这座古城感动,但同时又会感慨,我们很多的古城消失了,当时因为发展,把古城拆掉,而很多因为贫穷没有拆掉的古城,现在又为人们创造新的财富,这种历史的悖论非常有意思,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之间的关系也非常有意思,这也是我作品里面的一个议题。”

  艺术家郑泽生的作品也非常有意思,《消逝的香格里拉》也是一件为平遥创作的作品,作品的材料来源于2014年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大火的残留物,也是这座千年古城唯一的留存物,艺术家在这里将这些物件熔解后做成了一件贲巴壶,借此次平遥雕塑节,用自己的方式,让曾经见证一座古城朝阳落日的灵物,重组肉身,穿越半个中国,在另外一个古城获得新生与欢聚。

  本届平遥国际雕塑节以“雕古塑今”为主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题“国际对话”,国际部分由著名策展人、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主策展人劳伦佐·柏内德蒂(Lorenzo  Benedetti)  策划,本单元以约瑟夫·博伊斯的作品为基点,邀请今天活跃在欧洲艺术创作领域中的19位曾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和卡塞尔文献展等重要艺术项目的重要艺术家,展出他们最新的创作;国内部分,“内在的生命意志”单元由青年策展人魏祥奇策划,“中国精神”单元由邵晓峰、秦春晖、柳淳风策划,展出数十位中国艺术家的代表性创作,与国际艺术家进行现场同一空间的“对话”。第二部分为特邀展览,由巴黎达利博物馆策划“平遥国际雕塑节达利画廊展”。第三部分为平行展览,通过在山西省征集省内传统及民俗雕塑艺术作品为渠道呈现“平遥国际雕塑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以及“平遥国际雕塑节院校青年艺术家展”两场展览。活动版块包含平遥国际雕塑节城市投资软环境论坛和雕塑节专题演讲等活动。

 

  国际对话单元外方策展人劳伦佐·柏内德蒂谈到:“平遥古城拥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历史遗迹遍布各处,文化内涵深邃,非常契合新兴艺术的发展。在‘以雕塑为史’这个展览中,艺术家们运用了很多工业元素,包括水泥、柏油路、大理石、电缆等,这些在展览中用到的大部分材料都是就地取材,它们不但承载了城市基本设施建设也见证了社会的变迁。我们想传达在艺术创作中如何将中国的材料和东西方艺术串联起来,这对艺术家来说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在表达艺术材料之间的沟通方式,所以本次展览主题‘以雕塑为史’  旨在解析历史架起过去与未来沟通对话的一座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