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登录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文化>民俗 > 今日冬至!蚯蚓盘结,麋鹿解角……你知道数九从哪天开始吗?

今日冬至!蚯蚓盘结,麋鹿解角……你知道数九从哪天开始吗?

二十四节气|冬至

《减字木兰花·冬至》

宋·阮阅

晓云舒瑞。寒影初回长日至。

罗袜新成。更有何人继后尘。

绮窗寒浅。尽道朝来添一线。

秉烛须游。已减铜壶昨夜筹。

如果这几天问你,当被连续零下的气温冻得打哆嗦的时候,十天前的你对于冬天的感受是什么,你一定恍如隔世。没错,我们刚刚经历了气温二十多度的大雪节气,但几天之后迎来的就是冷气逼人的冬至节气!今年这个冬天,气温上上下下,就是这么刺激。

图片

冬至的三候划分为“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泥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鹿则感阴气渐退而解角,而随着白昼时长逐渐增加,山中的泉水也就开始流动了。冬至进补吃什么,这期又能了解到哪些动物在冬至特有的知识呢?一起来看看吧。

DONG ZHI

      冬至之意      



冬至,作为传统上冬季的第四个节气,已经是全年第二十二个节气。而且与其他节气相比,冬至节气还拥有一项殊荣,那就是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发现并定名的节气,因此冬至在我国传统上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古代民间素有“冬至大如年”和“冬节”的说法。冬至的重要性,在它的别称“亚岁”中也可见一斑。以冬至为岁首始于周代,到了汉代以后,冬至正式升格为官方重大节日。

冬至,在节气中与它对应的正是夏至。冬至与夏至都是“至日”。这里面的“至”是“最”的意思。也就是说,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冬至、夏至分别是“最冬天”和“最夏天”的意思。

不过严谨一些的话,这个“最”所说的其实是太阳高度“到了极致”。在中国古代,人们正是把太阳高度最低,因此产生的影子最长的那天,定为冬至;把太阳高度最高、影子最短的那天,定为夏至。

冬至与日长夜长变化

在天文学中,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至23日交节,今年冬至的准确时间点是12月22日11点27分09秒。在冬至时刻,阳光的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即南纬23°26′),此时的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

图片

对于北半球而言,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之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当然,冬至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过了这个时间点,阳光直射点就将返程。最长的黑夜过去后,白天的所占时间也将一天比一天更长。

在古人看来,自冬至起太阳高度回升、白昼逐日增长,所以冬至标示着太阳的新生,太阳在一年中的往返也进入了新的循环,所以中国古代会把冬至这个“日南至”之日看作“大吉之日”。《汉书》曾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所以冬至是值得庆贺的一天。西汉的《淮南子·天文训》也曾云:“日冬至则斗北中绳,阴气极,阳气萌,故曰冬至为德。”

通常而言,虽然冬至这天太阳最低、白昼最短,但对于许多地区而言,冬至的温度并不算最低,真正的严寒常常在冬至之后,冬至只是作为进入寒冷时节的标志。不过今年的情况可能比较特别,在寒潮的不断侵袭下,今年的冬至周围这几天,绝对有资格竞争一下一年中最冷日子了。

冬至与数九

过了冬至,民间便有“进九”和“数九寒天”的说法,正如民谚道“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也就是说“数九”,是从冬至逢壬日开始算。壬日是指农历天干的第九位壬所代表的日子。

例如今年冬至是农历十一月初十,当天为甲寅日,而从这天开始后第7天,也就是12月30日才是壬日(壬戌日),因此也就是从这天才开始数九,即12月30日是数九的第一天。所以,每年数九的时间都是不同的,因为每年的壬日都不一样。

不过毕竟按照这种“天干地支纪日法”,有点过于繁琐,所以也有很多地方把数九简化,直接从“冬至”当天开始,冬至就算是一九的第一天,即所谓“冬至交九”。随后,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数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寒冬过去,即是“出九”或“完九”,也被称为九九数尽,民间因而还有“九九消寒图”来记录数九过程。

图片

图源:网络

另外还有儿歌唱到“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对于中国许多地区而言,一般要到“三九四九”时,天气才最为寒冷,而“九九”之后,冬寒便会迅速转变为春暖。

冬至进补祭祖

冬至时值寒冷的隆冬时节,人体耗热量多,故应该多食有营养的食品补充热量,所以民间素来崇尚冬至进补。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吃汤圆、粉糍粑、米团、长线面、烧腊等食物的习俗,江浙一带还要吃桂花酒酿。

图片

至于北方,有谚语“冬至饺子夏至面”,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传说冬至日不吃饺子的话会冻掉耳朵,即“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除此之外,有些地方还有冬至日喝羊肉汤的习俗,有驱除寒冷之用。

图片

对于中国很多地区而言,冬至也是缅怀祖先的日子,这一天需要扫墓祭祖。古代的百姓认为秋天庄稼获得丰收来自老天爷的恩赐和祖先的庇佑。对于一年而言,过了冬至就是新一年播种的开始,需要继续仰仗上苍和祖先的佑护,所以需要在冬至这天祭拜先祖。

DONG ZHI

      冬至三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将冬至的三候划分为“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简单而言,就是泥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鹿则感阴气渐退而解角,而随着白昼时长逐渐增加,山中的泉水也就开始流动了。

一候蚯蚓结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蚯蚓结。六阴寒极之时,蚯蚓交相结而如绳也。”冬至时节,由于天气寒冷,蚯蚓交相盘结如绳,所谓阳气未动之时,曲首向下,冬至之日,阳气萌动,因此蚯蚓回首向上,不过此时阳气新生,阴气强盛,于是屈曲如绳结。

图片

针对这样的描述与解释,你不得不佩服古人细致地观察和认知事物的独特角度。从动物学来看,蚯蚓这样的环节动物,与许多一起生活在土壤下的土壤动物一样,都属于变温动物。地表如果已经温度在零度上下,那么当然早已不适合生存了。那么躲在地下相对较深的那些温度还可以接受的空间里安全度冬,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一旦还有蚯蚓不幸暴露在地表,那么被冻死的概率当然大大增加,这时蚯蚓所谓的身体扭曲也许也是一种想回到土层中的努力表现吧。

二候麋角解

麋,对应的正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麋鹿。对于古人而言,许多物种的称呼都是单名一个字,所以,鹿一般指代的是曾经分布区域极广的梅花鹿Cervus nippon),而麋指代的则是体型比梅花鹿更大的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对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注解道:“鹿形小,山兽也,属阳,角支向前,与黄牛一同,而麋形大,泽兽也,属阴,角支向后,与水牛一同。”

图片

冬日里上海崇明东平森林公园里一只自由生活的梅花鹿雄鹿

何鑫 摄

这段描述倒也讲出了梅花鹿与麋鹿在生境分布上的差异,也就是梅花鹿喜欢山林之所,而麋鹿则待在沼泽湿地。其实,作为中国曾经最常见的鹿科动物,梅花鹿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而麋鹿当然也以“四不像”之名被人们所熟知。

图片

冬天的梅花鹿鹿角并不会脱落

何鑫 摄

在外形上,除了体型、特色等差异外,鹿角的区别的确也是麋鹿和梅花鹿的辨识点。而且,事实上,世界上现存的四十余种鹿科动物中,除了唯一不长角的Hydropotes inermis),每种鹿都有自己独特的鹿角形态。

图片

一只冬日里的年轻雄性麋鹿

何鑫 摄

图片

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故事展区内的麋鹿标本

叁陆柒 摄

而且,不同于牛羊羚羊等牛科动物,鹿科动物的鹿角都是会脱落的,至于它们何时脱落,《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夏至一阴生,感阴气而鹿角解。解,角退落也;冬至一阳生,糜感阳气而角解矣,是夏至阳之极,冬至阴之极也。”但在现在动物学的观点看来,这主要取决于不同鹿种类不同的繁殖期所影响的激素水平的不同。

图片

“在你角还没落完时,我已经开始长新角了……”

麋鹿会在冬天脱落鹿角

何鑫 摄

例如麋鹿在冬至左右脱落鹿角,主要是因为麋鹿的求偶期在春季。隆冬时节脱落原有的鹿角后,雄性麋鹿会很快在春季前长出新生的鹿角用于相互炫耀与争斗。而梅花鹿在夏季脱落旧角,然后在秋季发情求偶前长出新角。关于这段故事,我们在夏至日时也曾为大家仔细描述过。

图片

冬至落角之后一个月内,麋鹿的新角就能初具雏形了

何鑫 摄

如今,梅花鹿在江浙一带,可能只有浙江杭州临安的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能找到些许野生种群的身影。而麋鹿伴随着大家耳熟能详的重引入故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英国返回故土的麋鹿早已在江苏大丰、湖北石首等地扎根。

图片

带着新长出的小揪揪的两只公麋鹿

何鑫 摄

特别是江苏一带的麋鹿近年来种群增长迅速,大丰周围的东台、射阳等地也都出现麋鹿自由生长的种群。对于上海而言,除了主动从江苏引进的几只麋鹿个体外,也出现了来自南通的麋鹿自然扩散一路跨越长江来到上海崇明东滩的故事。隆冬时节,不妨在天气良好之时,前往这些地方,去体会一场与鹿不期而遇的美好旅程。

图片

2022年在上海崇明东滩发现的麋鹿

图源:上海市绿化市容局

三候水泉动

“水者,天一之母所生,阳生而动,今一阳初生,故云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这样解释到,只能说也是一种对于季节间气候改变的合理推测,毕竟冬至后太阳光直射点逐渐北移,当然也就代表“阳气”逐渐返回吧。


DONG ZHI

冬至日的上海自然



在之前的节气文章中,我们也曾多次为大家介绍到,对于很多来上海过冬的鸟类而言,上海的寒冷真的不算什么。毕竟很多上海的冬候鸟,例如为数众多的雁鸭类,它们的来源可是我国的东北、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和西伯利亚,甚至更北的环北极地带。

图片

浩浩荡荡的冬候鸟鸭群

何鑫 摄

即使是如今零下的温度,对于它们来说,也是暖暖和和的。毕竟,当我们拿出各种羽绒服等最厚重的御寒衣物时,你得意识到,羽绒服里杂乱充填的绒羽在鸟类的身上可是按照合理合规的走线准确生长的,保温效果可远胜于人类的再利用。

图片

鸭鸭(斑嘴鸭)可不怕冷

何鑫 摄

所以,不妨找个冬日的周末,迎着斜阳,去上海的崇明东滩、南汇东滩走走看看,甚至在迪士尼乐园附近的星愿湖公园,你也能在前来过冬的数百只野生鸭鸭们嘎嘎嘎的叫声中,感受到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气息。

图片

星愿湖的斑嘴鸭

何鑫 摄



《冬至夜有感值初雪》

清·陈忠平

循环恒有度,阴极复生阳。

新雪玲珑白,寒枝落寞黄。

吾怀似流水,天道自汪洋。

莫为蹉跎恨,今宵梦最长。

图片

何鑫 摄

杜甫也说:“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特约撰稿/摄影:何鑫(上海自然博物馆自然史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

栏目支持: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

科学审核:葛致远(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生物学博士)

制图:韩筠婷、朱骏悦

编辑:王一帆、朱骏悦、叁陆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