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登录 用户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新闻>长三角 > 沪苏浙皖地方两会闭幕,长三角的未来还需“内外兼修”

沪苏浙皖地方两会闭幕,长三角的未来还需“内外兼修”

伴随江苏省两会今天闭幕,今年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两会时间”告一段落。细览四地政府工作报告,“长三角”是不约而同的高频热词,“长三角人”的获得感跃然纸上。

“沪苏通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沪苏湖、通苏嘉甬等铁路相继开工建设”“长江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太湖治理连续15年实现‘两个确保’”“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形成112项制度创新成果,38项成果已向全国复制推广”“群众跨区域办事、就医更加便捷”……一组组数字、一个个案例,“一体化”和“高质量”可观、可感、可喜。图片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

2023年,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五个年头,已进入突破裉节问题、探索深层合作的关键期。作为正在崛起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长三角区域的发展水平、创新能级不断提升,但放眼国际仍有差距,向内自观尚不均衡。

曾有学者测算,“长三角人”均GDP按2020年全年平均汇率折算约为1.6万美元,在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中依然排名最低。地均GDP每平方公里产出接近1000万美元,不足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的十分之一,也远低于英国中南部城市群和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劳动生产率存在短板,其他城市群领先4至5倍。系统性和基础性创新成果不显著,科技成果转化率仅10%,而发达国家达到40%。

同时,区域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依然存在,一体化的协同机制和共享效应仍待深化。例如产业方面,长三角各地“十四五”规划均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产业,如何避免同质同构竞争,形成链式集群发展?又如民生方面,优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资源仍然集聚在中心城市,如何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惠及更多人群?

C15F4E2D-00AF-4245-8267-3DF0D507FD33

长三角G60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体验中心 陶磊 高雨 摄

我们说,“开放”是长三角的发展基因。长三角的开放需要“内外兼修”,既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引领我国参与全球合作和竞争,也要对内打破行政壁垒,探索一体化制度与路径,为全国区域协同发展提供示范,真正发挥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枢纽作用。

这需要长期、持续的同舟共济、携手共进。翻看今年沪苏浙皖四地政府工作报告,均多处着墨“长三角一体化”,列为今后五年目标任务和2023年重点工作,涵盖科创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发展与合作——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G60科创走廊、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通过制度创新与重大项目,合力种好“试验田”、建设“彩虹桥”、打造“科创廊”。

91EA9E00-F493-468C-9A28-3789CE2F010A虹桥国际开放枢纽

示范区线、沪苏湖铁路、沪渝蓉铁路、通苏嘉甬铁路、小洋山北侧开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轨道上的长三角”飞驰而来,“世界级港口群”江海奔腾。

长江“十年禁渔”工作、新一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描绘“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胜景。

A1D57CB6-8771-4185-9F9B-87D11A42361F长江水更清,江豚逐浪游

五年耕耘,沪苏浙皖同气连枝,已结下累累硕果,期待未来,长三角花开新一季。